GB|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利用高分辨率基因型-表型图谱鉴定出控制小麦籽粒数目和大小的TaSPL17基因
文章标题:A high-resolution genotype–phenotype map identifies the TaSPL17 controlling
HR|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西北牡丹色斑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花瓣上呈现的色斑或条纹图案被称为呈色模式,不同科属物种的呈色模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花瓣特异的呈色模式在植物有性生殖、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赋予
BiB|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智伟课题组提出蛋白互作预测的语言模型
7月21日,生物信息领域重要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智伟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借鉴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了一种轻量级的蛋白质语言模型HNSPPI,用于预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TP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马锋旺教授团队揭示HD-Zip转录因子MdHB7-like调控苹果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马锋旺教授/毛柯副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论文,揭示了HD-Zip转录因子MdHB7-like通过促进盐胁迫下植株的自噬活性及Na+外排增强苹果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TPC|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方面获进展
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揭示了DPY1在感知渗透势变化及信号转导中具有关键作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项目文章|湖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通过酵母系统高通量筛选黑麦草的热应激反应基因
通过转录组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研究两种不同高温条件下黑麦草的基因表达变化。另一方面,使用酵母系统来识别可能提高黑麦草耐高温性的潜在候选基因,即使它们不受高温胁迫的转录影响。
ABA 信号途径调节的新机制
调节蛋白质核质转运往往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环节之一,参与植物对生物节律、激素、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应。而植物中XPO1底物蛋白鉴定及其底物蛋白核质转运的生物学意义少有报道。该研究在拟南芥中鉴定了一个XPO1互作蛋白XIW1(XPO1-Interacting WD40 protein 1),XIW1的出核转运依赖于XPO1。ABA和逆境胁迫影响XIW1的核质转运,XIW1在细胞核的积累可增强ABI5
分子互作新技术-Biacore系统(表面等离子偏振技术)
Biacore系统基于SPR表面等离子偏振技术,就是把一个样品作为配体固定在芯片上,另外一个样品作为流动相流经芯片表面,如果两个样品间存在相互作用,流动相中的样品会被芯片上的配体捕获,引起光信号和电信号的变化,该方法灵敏度极高,且对样品消耗少。
拟南芥休眠种子中的AtSdr4L基因通过调节赤霉素途径调节休眠和萌发
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机理对于植物生存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种子休眠属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研究结果暗示AtSdr4L通过介导GA途径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因此推测AtSdr4L是GA途径和DOG1途径调控种子休眠萌发的
AMB Express|日本学者优化并揭示了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纳米抗体的系统平台
酵母表面展示是一种强大的技术,用于分离和改造蛋白质以提高其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在该方法中,基因表达受启动子调控,分泌效率受分泌信号影响。此外,展示蛋白质的可及性和活性都受锚蛋白长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