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标题:兰州市某交通干道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对绿化植物的影响
文章作者:徐玉玲
发表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文核心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市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重金属可经口腔、皮肤等组织器官等进入体内,影响人体造血器官的正常造血功能,甚至给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多方关注,其中土壤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难降解、易富集、隐蔽性和移动性差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城市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产销量的迅速增长,我国进入了家庭轿车普及时代。据统计,到2018年年底,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3231.2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比88.6%,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城市交通运输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造成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有研究认为,交通运输过程中尾气排放、轮胎磨损均可改变路边土壤中 Pb、Zn、Cu和Mn等元素的含量。而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摩擦扬尘中Cd、Cr 和Ni等重金属经自然沉降也可能随着雨水进入土壤。交通运输除污染土壤外,给周围绿化植物也同样造成毒害。
研究计划
以兰州市某条东西走向的交通干道为采样区域(36°6′55″—7′25″ N,103°42′28″—44′3″E),周围有密集的道路交通网络,车流量大,在道路两侧距车道约1 m 以内的范围采集土壤样品。以远离交通干道的大学校园和公园为对照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5个子样点,采集约相同质量的土样(深度为10~20 cm)混匀后,随机分成5份放入自封袋供后续测定。在采集土样的相应区域采集植物叶片,具体方法如下:路侧及对照每个采样点分别设置5个子样点,5个子样点的每种植物样品等量混合均匀后,随机分成5份,即每种植物均采集25个样品供后续测定。采样时间为2018年9—10月。
研究数据
除Pb之外,路侧采样点Cr、Cu、Zn、Mn和Ni的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都高于对照点,且路侧土壤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排序为Cu>Pb>Cr>Ni>Zn>Mn。这与田华等对西安市临潼交通区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估部分结果相似。而北京某环路两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为Pb>Ni>Cr>Cu>Zn,某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排序为Pb>Cr>Cu>Zn。本研究多种重金属潜在危害指数大小均表现为路侧采样点>对照点。
结论:
兰州市某交通干道城市交通导致Cr 、Mn、Zn、Cu和Ni等重金属元素在路侧土壤中的含量显著增高,Cr、Cu和Pb达到中度污染,而Ni、Zn和Mn未达到污染水平,其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为Cu>Pb>Cr>Ni>Zn>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