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河南省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perilla sprouts”的研究文献,该文献揭示了植物密度对紫苏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背景:紫苏是常用的传统蔬菜。紫苏芽还用于制备和合成促进健康的产品,甚至是药物。紫苏芽的生长和营养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密度。本研究探讨了种植密度对即食豆芽生长,光合参数,抗氧化能力,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紫苏芽是野生物种,从中国新乡惠县的山区获得。植物生长在100 m×50 m尺寸的温室的沙质土壤上,使用了五种种植密度:575、1012、1450、1887和2325 m -2,称为T1,T2,T3,T4和T5处理。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紫苏芽农艺特性的影响。种植密度的增加,伴随着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两者在T3处理下均达到了最高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新鲜产量和干燥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干燥产量的变化与新鲜产量的变化趋势相似。
图1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苏芽农艺性状(a – e)和产量(f)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下叶绿素的含量不同。种植密度影响了紫苏芽的几种光合参数。抗氧化剂酶的活性随种植密度而变化。最初,SOD和CAT的活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图2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苏芽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a – d)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紫苏芽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变化。T3下的总黄酮含量比其他处理剂高。结果表明,SP的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图3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苏芽中TSS和SP含量的影响(a – d)
结论:适当的种植密度将得到高产和紫苏芽的长度增长。它还增加了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类黄酮,挥发油,RA和花青素,TSS和SP。于适当的种植密度下,紫苏芽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示出明显的功率依赖性增加。这些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植物是理想的密度,可以优化紫苏芽的营养品质。但是,应进一步研究T3和T4密度提高紫苏芽品质的机理。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7106-2